文章
  • 文章
搜索
期刊信息
更多

《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详细内容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下一步重点推进哪些具体工作?

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市场机制日趋复杂,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参与主体持续拓展。为了帮助广大市场主体和公众更好地理解电力市场运作规则、把握重点机制变化及回应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联合电网头条特别推出“电力市场直通车”栏目,以“一个问题+一段解答”的形式,结合实务场景和政策导向,进行简明清晰的权威解读,致力于搭建起政策与用户之间的桥梁。

今日推出第三篇。

Q: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下一步重点推进哪些具体工作?

围绕市场运行体系、机制完善和服务能力提升,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各交易品种一体化运营,提升市场效能。交易品种是市场功能发挥的基础,不同交易品种之间的衔接是电力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的关键。下一步,应以提升市场效能为重点,推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一体化设计、联合运营。深化中长期交易连续运营全覆盖,夯实保供稳价基础。全面推动中长期交易实现分时段按日连续交易,提升中长期交易的灵活性与流动性,为市场主体灵活响应供需变化提供手段。实现省级现货市场全覆盖,保障短时电力平衡。推动市场化用户参与省内现货市场,并主动优化自身用电行为,以降低系统调节需求。推动辅助服务作用有效发挥,助力电网安全运行。创新爬坡、惯量、区域备用共享等交易品种,满足新型电力系统运行需求。探索容量市场建设,保持系统容量充裕。针对燃煤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进一步完善容量补偿机制,逐步探索建立容量市场,提升系统容量保障能力。

二是强化多层次市场协同运行,扩大市场范围。“统一市场、两级运作”框架下,省级市场立足提高省内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地方电力电量平衡,省间市场立足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互济。省间和省内衔接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运作的核心,下一步应重点推进省间、省内市场融合。持续完善跨省跨区交易机制。进一步推动建立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跨经营区中长期、现货市场常态化协同运营机制,促进全国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努力扩大长三角等区域内省间交易规模,充分发挥余缺互济作用。推动省级市场标准化建设。研究提出省级市场典型设计方案,指导推动各省份按照统一体系、统一平台、统一服务开展电力交易,促进省间与省内市场更好衔接。探索省间省内市场融合路径。在坚持分省平衡的基础上,推动两级市场联合出清,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在省间省内市场差异化报价、选择性参与等问题,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效率。

三是坚持安全底线和市场化方向,创新市场机制。新能源快速发展使消纳与保供的挑战交替出现,应加快建立完善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市场机制。统筹设计新能源入市路径。研究建立“政府授权合约+长期绿电交易”的政策机制体系,稳定新能源合理收益,承接其全面入市,实现保障收购向市场消纳平稳过渡。推广“沙戈荒”大基地“联营不联运”交易。不断完善“沙戈荒”大基地参与市场机制,服务大基地平稳运行和新能源电力消纳。细化完善分布式、新型主体聚合交易机制。引导分布式、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以聚合方式参与市场,提升负荷侧资源参与市场质效。系统推进电-碳市场协同。推动出台碳核算相关规则,充分纳入绿电减排贡献度,进一步促进绿色消费;提升绿证全覆盖效率,全面推广多年期绿电交易和绿电消费核算认证,扩大省间、省内绿电供给;加快推进绿电消费国际标准研发,提升国际话语权。

四是完善市场规则与风险防控体系,夯实市场建设基础。政府的配套政策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保障,应进一步统筹协调,发挥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作用。推动电力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配合政府完善能源法律制度体系,完善“1+N”市场规则体系,实现全国基础性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规范统一,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奠定坚实规则基础。强化市场运营监测与风险防控。建立并完善电力市场运营监测指标体系,依托电力交易平台实施动态监测,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及时洞察市场风险,实现用数据看市场、用数据管理市场,为国家数字化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完善价格机制。推动优化煤电、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容量电价机制,研究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输配电价体系。完善转型成本疏导机制。设计反映调节能力建设、系统运营支撑等成本的市场机制,分类疏导系统转型成本,实现合理共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五是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提升市场服务能力。“为市场主体赋能,让市场主体满意”是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目标,应秉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电力交易惠万家”的理念,着力提高市场服务能力,切实提升广大主体获得感。加强电力交易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升独立规范运作质效。进一步发挥好市场管委会作用,营造电力市场共商共建良好氛围。持续提升交易平台支撑能力。加大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电力交易领域的应用,规划建设下一代电力交易平台,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下各层级、各类型电力市场高效运作。建立电力市场宣传服务长效机制。充分依托国家电网公司服务体系,面向各层级、各类别主体,常态化深入开展电力市场政策、机制、流程宣传,强化信息披露,持续提升全社会对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市场的理解认知,为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培育良好市场生态。



《太阳能》 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1-2011 京ICP备10214260号-2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472号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