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
|
|
|
|
|
|
南方五省区地方两会能源电力关键词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如何以科技创新重塑能源版图,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浪潮,将成为热点议题。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两会已陆续召开,五省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能源体系、产业升级擘画绿色低碳发展蓝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1、广东 碳达峰碳中和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分行业分领域推进节能降碳,建设一批零碳园区,稳妥扩大碳交易市场。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新增电源装机3000万千瓦,推进台山、惠州太平岭、廉江、陆丰等核电项目核准和建设,加快梅州、云浮水源山、汕尾陆河、肇庆浪江、惠州中洞、河源岑田、茂名电白等一批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阳江三山岛、湛江徐闻东、汕尾红海湾、汕头洋东等海上风电项目,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推进粤藏直流等电网项目核准建设。 新质生产力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直大模型深化应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改造,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 能源电力改革 完善绿电市场交易机制,推动虚拟电厂、分布式发电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海洋强省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科学布局交通设施、风电核电、临港工业、滨海旅游等项目。 新能源汽车 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加强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广西 碳达峰碳中和 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设。加强传统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建立完善“双碳”标准计量认证体系。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推动“云电送桂”、“青电入桂”,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推进白龙核电一期、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等项目。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城市燃气、水电、通信等老旧管线,大力建设城乡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电网、通信和快递设施。 能源电力改革 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 能源安全保障 全方位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抓好能源运行调节和安全保供,统筹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3、云南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开工、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以上,加快旭龙等大型水电站和火电项目建设,供应电煤3000万吨以上,核准在建抽水蓄能800万千瓦以上,建成新型储能200万千瓦以上,加快建设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推广“光伏+储能”“光伏+交通”等应用。发展工业母机、高原电力装备等。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氢能及储能等新增长引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绿电+智算”。 碳达峰碳中和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构建“证—碳”衔接的绿电和碳资产交易体系。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 产业强省 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扎实推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行绿电招商等。 国际合作 提速建设“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加快交通、数字信息、能源大通道建设,探索建立“1+1+N”运贸综合服务体系。 4、贵州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水城、织金平远等电厂,持续推进贵阳、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清洁电力入黔和省间电力互济,电力装机容量达9700万千瓦,发电量达2700亿千瓦时。 电动贵州 加快“电动贵州”建设。支持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贵州项目加快释放产能、扩量增产,推动吉利贵阳基地等扩大整车生产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5万辆、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以上。 东数西算 全力打造全国算力高地。开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试点工作,推进算电协同、算网协同。 碳达峰碳中和 加快煤电、有色、化工、钢铁等行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探索建设低碳零碳工业园区。 创新平台 深化合作,用好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共同开展能源与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建优建强国家实验室分支机构,支持特种化学电源等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能源电力改革 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机制,优化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建立新型储能参与源网荷储一体化机制。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深入推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完善铁路专用线、连接路网、供排水、供电、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 落实PPP新机制,推动更多民间投资参与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 民生实事 今年将继续统筹安排财力,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提升农村消防安全水平,对全省957个50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实施“水改”“电改”。持续推进平安贵州建设,增设2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 5、海南 碳达峰碳中和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省级标杆,探索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加快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降碳产业链,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85%左右。 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建立海南自贸港特色产品碳足迹管理机制。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减碳96.2%,正式进入近零碳运行阶段。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多个大型活动实现碳中和。 现代海洋产业 培育壮大深海油气、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制造、现代海洋服务业等五个新兴产业。加快海上风电场建设,带动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发展。率先开展海上风电制氢工程示范。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推进电网、通信、供排水设施等一批灾后重建项目。 共商共议,共启新程。五省区协同发力以科技创新驱动能源革命,以制度创新激活绿电潜能共迎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