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期刊信息
更多

《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详细内容

双面多晶硅​:魔鬼与天使

当前,光伏产业链价格的上涨已经严重影响投资企业的收益率,一家大型央企项目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该集团投资光伏电站的收益已经从最低8%将至6.5%。但目前看前期协定的组件价格很可能在四季度无法执行。

9月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硅业分会)发布告示,宣布安泰科于每周发布的多晶硅采集价格将暂停,这也是该报价自2014年以来首次暂停。硅业协会解释称,暂停价格公布是为避免其发布的多晶硅价格被过度解读、造成误解。

今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上涨,截止目前均价达到31万元每吨,已创下十年新高。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已经传导至硅片、电池片环节,硅片巨头TCL中环、隆基等纷纷宣布硅片全线涨价,而硅料和电池片“全球老大”的通威股份几天前已经完成电池片年内第十次提价。

光伏行业上下游发展不均衡、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等问题已引起高层的重视。8月 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提到:要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不得囤积倒卖电站开发等资源;鼓励有关企业及公共交易机构等合理开展多晶硅及电池等物料储备,严禁囤积居奇。

今年,国内光伏电站市场要完成100GW规模已经是硬指标,包括西北、东北等重点地区管理部门已经不止一次组织相关会议,要求业主方履行诺言,完成项目并网。业主单位直呼光伏上游是“嘴里讲的都是主义,心里装的全是生意”。

上周机构数据显示,本周内只有两家企业陆续开始签订9月份多晶硅长单,主要原因是各家企业均无余量可签:一方面是部分企业前期订单已超签至9月份,目前尚在执行中,负库存状态持续;另一方面是8月份原本已有5家硅料企业在检修,另加之四川、江苏、湖北等地临时限电,导致硅料供应量愈显不足,因此本周各硅料企业因无量可签导致长单价格集中签订期略有延后。本周硅料市场延续检修、限电等影响,供应紧缺程度未见缓解,支撑硅料价格维持小幅微涨走势。

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晶科能源发布重大采购合同公告,公司及相关子公司将于2022年9月至2026年12月期间向通威股份下属子公司采购多晶硅料约38.28万吨,依照目前行情,金额高达1033亿人民币。

而几天前的9月6日,通威再次宣布上调电池片价格。通威最新的电池片报价显示,210电池上涨2分/W,182、166电池集体上涨了1分/W,具体报价如下:单晶PERC 166电池最新报价1.29元/W,上涨0.01元/W;单晶PERC 182电池最新报价1.31元/W,上涨0.01元/W;单晶PERC 210电池最新报价1.30元/W,上涨0.02元/W。

随后,9月8日,TCL中环公布最新P型、N型单晶硅片价格,各尺寸硅片较上期报价整体上调0.13-0.24元/片之间。

从产业分工上看,上半年硅料头部企业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2022上半年业绩营收以及净利润均大幅增长,三家企业净利润之和达273.65亿元,同比涨幅均达3倍以上。

而下游组件企业虽然也盈利,但增速不高,也就是说增收不增利。天合光能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357.31亿元,同比上涨76.99%,归属净利润为12.69亿元,同比上涨79.85%。

隆基绿能2022年半年报显示,当期公司营收为504.17亿元,同比上涨43.64%;归属净利润为64.81亿元,同比上涨29.79%。

亿晶光电、爱旭股份和航天机电半年报显示,当期上述3家公司营收分别为34.65亿元、159.85亿元和38.11亿元,同比分别上涨93.29%、132.76%和37.32%;归属净利润也都实现了扭亏为盈。

晶澳科技的太阳能组件业务毛利率为12.58%,同比仅上涨0.33个百分点。协鑫集成的组件、系统集成包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72%和9.03%,同比分别下滑3.71个和1.55个百分点。TCL中环的光伏硅片、光伏组件和光伏电站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8.37%、7.69%和57.84%,分别下滑3.09个、4.83个和上涨2.02个百分点。不是出现毛利率下滑,就是上涨幅度较小,盈利能力明显受到多晶硅原材料价格压制。

随着全球持续加码碳中和,多方力量推动能源转型,作为面包核心原料的“面粉”势必成为稀缺产品,但要想获得“面粉”需要上游企业扩产,但多晶硅并非一直稀缺,2008年2月,多晶硅价格一度达475美元/吨的历史最高价,到了当年中秋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价格一夜之间降幅高达30%以上。此后,在2020年之前,多晶硅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多家多晶硅企业破产,而能够坚挺的上游企业缺少大规模扩产动力。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


《太阳能》 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1-2011 京ICP备10214260号-2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472号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