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央企加速抢占新能源大基地之际,中国石油,这一传统油气领域巨擘,强势闯入新能源开发赛道。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发声:“要全力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
2025年2月、8月,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两次主持召开“碳达峰碳中和、新兴产业领导小组会议”。
2月,戴厚良指出:要抓好新能源指标获取和转化,重点聚焦沙戈荒大基地,积极发展地热、风光发电、氢能等新能源业务。
8月,戴厚良指出:要全力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加大重点指标获取和转化力度。
全力推进!加大力度!中国石油,这家传统油气领域巨头正通过大基地模式、规模化开发,迅速提升新能源装机和发电能力。
基地化发展 项目多点开发落地
“双碳”目标下,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成为必然选择。中国石油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商,在世界百强石油公司排名中位居第三,能源转型同样迫在眉睫。
2021年,中国石油正式将油气和新能源并列为第一大业务。中国石油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指出,力争2035年实现新能源、石油、天然气三分天下格局;力争2050年实现新能源业务产能达到半壁江山。
2021年12月,中国石油首个集中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玉门油田20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建成投运。2022年4月,中国石油首个陆上风力发电项目——吉林油田15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全面启动。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中国石油开工建设47个风光发电项目,新增装机规模达110万千瓦,装机总规模达到140万千瓦。
近年来,中国石油在新能源大基地更是频频落子,已成为其转型的重要抓手。2024年以来,中国石油多个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开工、投产: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林甸16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在2024年启动建设,一期600兆瓦,建成后年清洁电量可达45.84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40.0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6.17万吨。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上库高新区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项目于2024年5月21日开工,占地3.5万亩,项目建成后,现场的黄沙戈壁将变为由274万块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石油正在筹划将塔里木油田上库高新区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项目,打造为我国西北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绿电直连项目,绿电直连全面落地后,每年将直接供给园区企业21亿千瓦时绿电,推动绿电消纳占比由零提升至60.4%。目前,环塔里木盆地千万千瓦“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正加快建设,光伏项目加速布局,累计建成尉犁、且末、叶城、伽师、上库5座光伏电站,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
在新疆油田,更是布局了中国石油最大的“新能源+煤电+CCUS”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于2024年5月正式启动,总体规模为“400万千瓦新能源+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2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2024年5月,新疆油田阿勒泰吉木乃8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启动,包括60万千瓦风电和20万千瓦光伏,建成后可发绿电19.3亿千瓦时。2024年11月,新疆油田呼图壁县165万千瓦市场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成为新疆油田建设的,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
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于2024年9月并网投产,该项目是中国石油首个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风电项目,预计年发绿电 16.3 亿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 130 万吨。
玉门油田首个风电项目——玉门市红柳泉新能源基地一期5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2025年5月开工建设,标志着玉门油田在新能源风电领域迈出崭新一步。
路径清晰,“三步走”战略布局未来
当前,中国石油已经明确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的三步走战略,勾勒出从当前到2050年的绿色转型路径。
在清洁替代阶段(2021-2025年),重点推动生产用能清洁替代,加大地热、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
在战略接替阶段(2026-2035年),新能源业务将与油气业务协同发展,初步形成对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格局。
在绿色转型阶段(2036-2050年),中国石油将完善“油气热电氢”五大能源平台,深度实施电气化改造,打造CCUS/CCS战略接替产业。
这一战略规划不仅清晰,而且已经在全国多个项目中得到实质性推进。
2024年,中国石油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新能源成绩单:风光发电量同比增长116.2%,达到47.2亿千瓦时,新增装机规模495.4万千瓦。截至2024年底,中国石油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容量1025万千瓦,地热供暖面积超5000万平方米,高纯氢总产能达到8100吨/年。
电力央企新能源大基地赛道的布局已成规模,如今中国石油强势入局,让这场“资源争夺战”悄然升级,电力央企具备先发优势,中国石油则是资金雄厚。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石油想实现自身“油气与新能源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并不简单,必将展开激烈博弈,新能源资源竞争加剧的同时,也将推动技术整合与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