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
|
|
|
|
|
|
颗粒硅大规模产业化临近,助力光伏降本作者 / 浙商证券 来源 / 浙商证券 10月25日,保利协鑫发布2020年报、2021半年报。保利协鑫已在徐州、乐山、内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多个十万吨级产能基地。徐州1万吨已于今年2月实现平稳运行,新增2万吨产能预计年末达产;预计2022年5.4万公吨颗粒硅产能将全部释放。乐山一期颗粒硅建设项目于今年上半年正式破土动工。内蒙首期产能相关 准备及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有望2022年三季度投产。 2021年5月28日,晶澳公告采购专门的颗粒硅(单独指明颗粒硅)近15万吨,万吨级大规模采购表明技术成熟度获得市场认可,标志着颗粒硅大规模产业化的开端。目前,隆基、中环、晶澳、双良节能均有与协鑫签颗粒硅长单采购合同。 9月22日,颗粒硅再获新客户双良节能采购,2021年9月-2026年12月双良将向江苏中能(协鑫全资公司)采购硅料(包括块状硅和颗粒硅)5.3万吨,预计采购金额 约112亿元。 ![]() 目前保利协鑫颗粒硅已实现万吨级量产突破,行业规划产能达50万吨;隆基、中环、上机、晶澳等均有不同比例使用颗粒硅,进展顺利。 ![]() 资料来源:保利协鑫公告、官网,浙商证券研究所整理 颗粒硅 VS 块状硅:在成本、质量、应用端优势渐显,有望成为新一代光伏硅料技术 1) 成本端:颗粒硅投资强度、电耗、人工成本更低。 颗粒硅的 FBR 生产技术流程更短、 后处理工序更少、占地空间更小。其投资强度下降30%、生产电耗降低约70%、项目 人员需求降低30%、水耗下降30%、氢耗下降42%。据实测数据,FBR法颗粒硅电耗仅 为18度电/KG,远低于传统多晶硅综合电耗60-70度电/ KG。 颗粒硅成本测算假设: (1) 硅耗:假设金属硅在1.2万/吨(8月12日价格)*1.1(硅耗)=13.2元/公 斤的原料成本。 (2) 电耗:20度电*0.26元/度(内蒙包头电价)=5.2元/公斤。 (3) 人工:2元/公斤人工。颗粒硅工序缩短、且硫化床所需人力少。 (4) 折旧:6-7元/公斤折旧,对应 6-7亿/万吨的前期投资成本。 (5) 耗材:假设2元/公斤,主要耗材更换、及停机成本。但无破碎成本(西门子法破碎成本在2元/公斤左右)。 (6) 合计:颗粒硅生产成本近28-29元/公斤。 ![]() 资料来源:保利协鑫公告、官网,浙商证券研究所整理 2) 使用端:颗粒硅填充性更好、利于连续直拉拉晶。 颗粒硅形似球状,流动性好,可以多装15%-20%的颗粒硅(增加单位产出,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大块料堵塞),是大规模CCz技术应用的必要条件,相比目前传统的RCZ单晶复投法,拉晶效率更高。同时,颗粒硅的外置复投系统更容易实现自动化,节省人工成本、以及复投硅料的时间。 3) 品质端:颗粒硅没有破碎时的杂质风险。 因颗粒硅无需破碎工艺,避免硅料的损耗、 并降低破碎成本,消除破碎过程中引入杂质的风险,综合品质已达到了单晶用料要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