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期刊信息
更多

《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详细内容

葛新石教授: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

在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总有那么一样东西是我们一直在追逐的,总有那么一件事情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总有那么一份荣誉是我们一直在期待的……

2021年2月1日,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2020年度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颁发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葛新石教授。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科技部A 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奖项授予葛新石教授是对其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由此也引发了社会大众,特别是业界对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梳理与剖析,让榜样的力量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更大地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906110034.png  求真务实

葛新石教授获此殊荣乃实至名归,也来之不易。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太阳能热利用和选择性涂层研究的学者,也是我国第一、二颗人造卫星热控涂层研究的主要负责人,葛新石教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1961 年,他从前苏联留学归来后,进入由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创办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并担任“星际航行动力小组”的组长。

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罗运俊回忆葛新石教授时表示,葛教授是我国在苏联学习太阳能专业归国的第一个副博士。他回国后,从不抱怨生活条件的艰苦,而是一门心思踏实工作,受到了室内、组内同志们的尊重和爱戴,特别是在太阳能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威望。

据了解,“星际航行动力小组”当时的业务是收集国际上有关星际航行动力的技术资料。比如,“太阳帆”是星际航行永久的动力,当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处于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超高真空空间环境,朝向太阳一侧的表面温度极高,而背向太阳一侧的表面温度则极低,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表面温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需通过在航天器外表面使用不同太阳吸收率和热辐射率的选择性吸收涂层来调节其热平衡温度。热控涂层是保证卫星正常工作、延长卫星在轨工作寿命的重要温控手段。为此,“星际航行动力小组”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最终达到项目要求,其中,葛新石教授的远见卓识起到了关键作用。

开设学科

葛新石教授自1983年辗转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传热学的教学工作,并开始筹备开设“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量”新课程。他与清华大学顾毓沁副教授合作,结合陈则韶老师在日本做访问研究期间收集的有关资料和最新成果,集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其自身经验编写了教材,并借助科研“东风”自制了教学实验设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首次设立并建成了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量课程,其讲义成为国家教委工程热物理专业教材委员会的推荐教材。


由于采用“教材活化”和智力培育的教学法,学生可以自由地利用学校自制实验设备开展老师指导的一些实验,其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加强。许多学生的论文结合实际问题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实验装置的完善与论文的发表,使教学和科研得到了互补和良性循环,专业方面的成绩也得到了同行的肯定。1986年,国务院学部委员会批准该专业建立博士点,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量是博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带出队伍

1984年11月,葛新石教授开始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热物理系主任。他带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太阳能研究领域,尤其是在选择性材料、储能材料、热物性测量及系统集成方面继续蓬勃发展。很多优秀的、世界一流的传热学专家,比如张寅平教授、张卓敏教授、季杰教授、徐先凡教授、梁新刚教授、高大勇教授等都出自于此,葛新石教授成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典范。

张卓敏教授,现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微纳米传热专家,葛新石教授是他的导师。他回忆时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习生涯培养了他独立、严谨的科研态度,他还在这里收获了爱情与家庭。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郑宏飞教授也曾师从葛新石教授。“葛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太阳能热利用研究的著名学者。刚开始葛教授让我搞太阳能海水淡化,我并不想做,但师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没想到就一直做到了今天。”郑宏飞教授感慨道。

在美国某公司担任高管的钱军提到葛新石教授对他的影响时,难掩兴奋和赞美,对这位充满激情的教授深怀敬意。现任湖北金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研发中心总监的高元运,在1981 年时曾是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的一员。时逢中国太阳能学会交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主办太阳能热利用理论基础学习班,授课老师由国内顶尖的学者和教授组成,葛新石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在40天的授课学习中,学员在课程学习和部件设计时常常为复杂的计算和迭代而熬夜。”但高元运表示,也正是因为那段经历,他收获巨大,同时也促成了他从事太阳能集热器研究的生涯。当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我会觉得比较得心应手,也时时温习老师们的理论知识。”高元运说道。他还赞扬道:“葛教授是中国太阳能界的泰斗,太阳能热利用的先驱。”

“慧眼识才、言传身教、不断发现、培养人才,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这是葛新石教授为人师者时恪守的操守。《太阳能学报》前副主编葛洪川对葛教授在担任学报编委时兢兢业业的治学作风仍记忆尤深。他说,葛教授对待每篇稿件都是从专业角度认真审核,履行对作者与读者负责的职责,充分展现了他甘“为人作嫁衣”的优秀品格和可贵精神。

学风严谨

作为葛新石教授的学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季杰在采访中表示,葛新石教授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学风严谨。

在活跃的研究氛围中,葛新石教授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严谨的科研精神,还一直带领学生从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角度开展研究,获得了很多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葛新石教授任教期间积极从事太阳能热转换应用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深入探索光热转换- 光谱选择性涂层辐射特性的分析与测量工作,先后建立了积分球、量热测量、各种高精度材料导热系数测量的独特技术;他从理论计算和热物性角度出发,在国内工程热物理领域建立了独特的研究方向,并迅速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微信图片_20210906110058.png

葛新石教授在上个世纪80 年代结合自身的太阳能科研和教学经验,编著及编译了非常多珍贵的基础文献材料。例如,他翻译的《太阳能-热能转换过程》,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太阳能热利用过程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在工程实践中的主要应用;编译的《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原著第6版)》则从传热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入手,深入讨论了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基本原理;他还主编了科技专著《太阳能利用中的光谱选择性涂层》《太阳能工程——原理与应用》等。

葛新石教授曾说过,科学事业是接力事业,只有薪火相传才能推动太阳能热利用事业拾级而上,登高望远。特别是许多重大科研项目的周期长、跨度大,更需要老一辈科学家当好“铺路石”和领路人,做好“传、帮、带”,才能让科技创新充满活力。

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烛照前路;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催人奋进。“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犹言在耳。向先进学习,向标杆靠齐,从榜样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并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健康发展中的实际行动,行业才能拥有更加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澎湃合力。2021 年新时代新发展的大幕已开启,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将继续在新格局下紧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探寻有效路径,为推进清洁供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葛新石教授简介

葛新石教授于1961年获得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84年11月开始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热物理系主任;也曾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太阳能学会、中国能源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传热学、热物性测量及太阳能热利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太阳能热利用和选择性吸收涂层研究的学者,也是我国第一、二颗人造卫星热控涂层研究的主要负责人。

葛新石教授一直带领学生努力从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基础出发,为我国民用太阳能热水器、海水淡化等探索高效运行方式,并从透明隔热材料角度研究按需调控进入建筑的新型建筑构件,带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仅在太阳能研究领域的选择性材料、储能材料、热物性测量及系统集成方面继续蓬勃发展,还在生物质能等领域开枝散叶。不仅如此,在传热学教学上,葛新石教授也独树一帜,很早就引入世界最优秀的普渡大学的传热教材,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传热学教学一直处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程度,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传热学专家。


来源: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作者:董清风,杜凤丽



《太阳能》 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1-2011 京ICP备10214260号-2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472号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