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
|
|
|
|
|
|
《冲旋制粉技术的理念实践》书问世 愿为硅业兴旺自奋蹄——兼谈实用技术的研究浙江省冶金研究院 常森 我写的这本书,内容归属粉体工程技术,主要针对经济发展中需要硅、石灰石等脆性材料。经多年研究、设计和生产实践,取得了一些有用、有价值的经验和理念,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都有所成就。为积累这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技术资料(尤其是硅制粉的丰硕内容),为生产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特将其写成文字材料,供同行们交流参考。 我从事的是科技应用研究,要面向经济、面向生产。从经济生产领域内确定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方向和课题,结合具体项目问题同使用方合作开展研发工作。硅、石灰石等粉体工程技术的研究就是这样开始的。硅加工是新兴行业从弱到强。所以,课题的技术途径就是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验收及投产。我均主动参与,承担技术职责,尤其是技术传授,现场培训等。前后投产愈百条生产线,大部份是如此建成的。继后,经常同现场保持联系,处理问题,积累资料。既帮助现厂,又总结经,理论分析,改进设计,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生产指标渐次升级。粉体技术、生产水平不断进步,由小作坊进展到大公司。国内规模发展很快,占居优势,并已走出国门。这里遵循的技术路线:由基础知识和初步实践,总结得理念,经研究改进设计,再实践,再总结,逐步深化理念,改善设计,提高实践水平,充实理念,夯实生产基础,使产品指标达到领先水平。本书就是把发展过程记述下来,呈现全套冲旋制粉技术(包括工艺和设备),并经实践考验形成了新的硅粉生产模式。其特点正是:高质效,低能耗,调控灵活,维护可靠和安全环保。冠名为:冲旋生产模式。当前它的进化历程处在技术成长·成熟期S形曲线的上升段。如近期,又研究成“对撞融合”制粉技术,解决硅细粉(d50=50μm)问题。正在继续为硅业发展尽力。究其根源,就在其上述特点中。比如高质效,包括的内涵很丰满、很实际,可概括为:根据有机硅合成工艺要求,自主确定质量标准,达到“硅粉高质效构型”即①粉粒具有高原子态势;②粉体粒度高集质分布。经统计有机硅合成生产数据,其合成指标因此获得明显改善提升。事实证明冲旋制粉技术和生产模式,以“用户至上”的服务主旨是完全正确的,今后应坚持(因为用户尚未提出本要求)。 理念和实践的相互充实提高关系,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略,着重体现在粉体加工原理、机理和动力学分析及相应措施上。理念实践的兑现,依赖于实施的方法,使理念和实践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达到高效真实。经多年践行获得“理念实践的辩证技法”,将哲理、学理和实理融合一体,汇集于技术研究,演绎成本书的重要内容。显示了一个重要体念:将理念很舒展地融入实践,而实践很明朗地印证理念,坦然地承载理念。循着此理,在量子思维指引下,提出“力能流”学说和探明硅的晶体微观结构性能。运用力能流诱导晶体解理应变响应,焕发出硅的天然活性,详细阐明制取高质效硅粉及确立其构型的理论基础和机理。达到构型与活性融合境界。同时建造了粉碎机的立式和卧式型谱,冲旋和对撞粉碎模式,创新拍刀、劈刀和棒刀的粉碎机具模配,以及粉碎速度、粒度等调控技式,形成优化的冲旋制粉技术和生产模式,供现实生产应用和技术提升。 按照上述思路,本书内容作出安排。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冲旋粉碎技术;下篇专题研究论述。上篇共11章,介绍冲旋制粉工艺和设备基本原理、机理和操作使用技术,着重调试和高产技术,偏重于制粉中的粉碎和筛分两工序。下篇,主要对硅制粉的技术理论和实践深入研究,按主要内容公开发表和未发表时序分列,成硅粉(Ⅰ)和硅粉(Ⅱ)两部分。本技术继续发展,书内容将不断充实。 作者限于学识和实践,能说明的问题面窄,论述不深。不过,硅是当今和未来极需的材料,人们对它的加工寄予渴望和需求,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和热能,灵便的通讯网络,各类器材都离不开它。这正是我们引为从事研究的动力源泉。值得投入自己的努力,为硅业兴盛自奋蹄! 本书经过专家推荐和评审,其书面意见附于后。 本书问世,得到各方面帮助。所以,书中专列“跋”一节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望各方多加批评指正。联系手机号码13588138928 推荐专家意见(1) 推荐专家(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