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
|
|
|
|
|
|
全国人大代表李刚:建议完善峰谷电价、尖峰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价格机制来源:津云新闻 “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管加工厂主任电气师李刚今年将提出关于强化电力需求响应以保障电力供需平衡的建议。 李刚代表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电力供需面临新形势,夏季冬季电力负荷‘双高峰’特征更加显著,新能源并网规模不断扩大,局部地区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电力供需平衡压力和新能源消纳困难叠加并长期存在,亟需进一步发挥电力需求响应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保障电力供需平衡、提高电力系统资源利用率的作用,电力需求响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全局性、总体性、统领性的电力需求响应支持政策还有待强化,在电力需求响应的补贴资金来源和成本疏导机制、电力需求响应的市场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为此,李刚代表提出,将电力需求响应纳入到电力发展规划、能源安全应急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的全局,进行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 “在完善电力需求响应经济激励机制方面,我建议完善峰谷电价、尖峰电价、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价格机制,加快推进需求响应成本纳入输配电价核定政策落实,出台发电上网和电网销售环节联动的峰谷电价联动机制或补偿机制。”李刚代表说。 另外,李刚代表建议,通过柔性负荷利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完善柔性负荷等需求响应资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容量市场的市场化机制,赋予需求响应资源及其聚合商合格市场主体地位,在保障电力供需平衡、促进新能源消纳、维护市场稳定等方面开展深度应用。并建立极端场景下的紧急型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建议明确在极端天气、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等极端场景和非常规时期,紧急型电力需求响应的实施主体、参与主体,依法确立各方责任义务、资金来源、激励补偿标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