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期刊信息
更多

《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详细内容

氢能从“默默无闻”到“名动天下”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仲蕊

        

        过去五年,氢能以“终极能源”的姿态快速跃入能源人的视野。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明确提出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创新列为国家重点发展任务。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氢能开始在我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今年9月补贴政策落地,各地加紧布局,产业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

        

        在此背景下,燃料电池产业链国产化加速,成本下降超预期。特别是今年四季度以来,电堆产品市场价格下降显著。一方面,得益于国产化、自主化的不断精进,加速了行业技术发展和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也要谨防部分企业盲目跟风降价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初具雏形,配套设施及市场条件需进一步跟进。截至今年11月,我国共建有加氢站104座,但与此同时,加氢站建设面临商业模式滞后、盈利缓慢,以及“有站无车”或“有车无站”的局面。在初期如果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无疑将备受考验。

        

        车用氢能技术标准体系初步构建。截至2020年10月,累计发布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95项,在研国家标准6项,除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之外,一些行业协会、标准化机构和企业也积极制定车用氢能相关团体标准,推动氢能产业良性发展。

        

        在政策、市场、标准等各方因素的合力驱动下,氢能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业链雏形初步建立。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企业数量已超过400家,已基本形成氢能研发、制备、储运、加氢、应用等完整产业链;但也必须看到,在不断高涨的“氢能热”中,有些地方为追求经济增长规模与速度,不顾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盲目布局氢能,加剧产能过剩风险。

        

        总体而言,伴随政策与技术的全面推进,我国氢能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但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科学发展格局和有序的行业竞争有待进一步构建。

        

        如何突破行业掣肘,进一步挖掘氢能价值和潜力,是未来氢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面对的课题。

        

        原标题:新能源 立足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

        


《太阳能》 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1-2011 京ICP备10214260号-2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472号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