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
|
|
|
|
|
|
立场大转变!全球正在重新“拥抱核电”作者 / 高智谋 来源 / 华尔街见闻 随着俄乌危机升级,油气、煤炭价格飙升,核电正重新回归各国政府的视野。 3月3日,芬兰公用事业公司 Fortum 向政府申请,希望能将已使用40余年的 Loviisa 核电站的寿命延长至2050年以获得清洁、可靠的能源。按此前规划,该核电站应于2030年关闭。 此外,菲律宾也加入了“拥抱核电”的国家中。在今日公布的一份行政命令中,菲律宾总统杜尔特尔提及:
当下,菲律宾的电价处于全亚洲最高的行列中。而一份于2019年发布的民意调查报告显示,近79%的公民赞成菲律宾政府使用或修复现有核电站,同时,多达65%的公民赞成该国建造新核电站。 核电正重获青睐?俄乌危机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下,化石燃料价格疯涨,能源危机不断加剧。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的下一轮制裁不排除限制俄罗斯石油出口。于是,油价今日延续迅猛涨势,布伦特原油、WTI原油均一度突破115美金的高位,续刷八年新高。同时,全球煤炭需求增加也推动基准煤价的飙升。 这一背景下,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遭到“摒弃”的核电,正重获各国政府的青睐。
艰难的新能源之路在石油价格超过每桶100美元,而且地缘冲突加剧凸显了依赖化石燃料的风险的背景下,现在似乎是加快摆脱污染燃料的好时机,那为何不加速转向新能源呢? 首先,当前的新能源产业尚处“襁褓”之中的,还不能独揽大旗,难以兼顾“能源安全”和“能源稳定”的问题。所以,传统能源仍是“重中之重”,而兼具“清洁”和“稳定”特点的核电,才愈发成为各国政府的“香饽饽”。 其次,更换消耗化石燃料的基础设施需要时间。以挪威为例,2021年,电动车在该国出售的所有汽车中占比高达65%。然而,与2013相比,该国对石油需求只下降了不到10%。 此外,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还不断增长,仍需要更多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 因此,为保证“能源安全”和“能源稳定”,各国政府对新能源的投资可能受到干扰。 不过,另一种观点认为,高化石燃料价格也可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上一次油价超过100美元/桶时还在十年前,当时,清洁能源的成本还相当高昂,电动车还没有“走入寻常百姓家”,《巴黎协定》没有被签署,“碳达峰”、“碳中和”也尚且未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塔夫茨大学气候政策实验室负责人 Amy Myers Jaffe 就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