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
|
|
|
|
|
|
中信证券:政策再提能量密度,三元材料迎来配置期![]() 作者 / 敖翀 袁健聪 拜俊飞 来源 / 中信证券研究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出要求,我们预计该政策将引发市场重新关注三元材料的性能优势和更优的竞争格局,对前期三元材料板块受压制的局面形成纠偏,带来三元材料的配置机遇。推荐厦钨新能、当升科技和中伟股份。 2021年11月18日,工信部网站刊登公开征求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新建设的动力电池项目,能量型动力电池项目单体能量密度应≥18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应≥120Wh/kg。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征求意见稿旨在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理性扩产,而非压制磷酸铁锂行业发展。 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较三元电池处于劣势,市场担忧征求意见稿将对未来磷酸铁锂材料的扩产形成压制。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出台该文件,旨在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我们预计未来文件的出台不会对磷酸铁锂行业发展造成实际性压制,磷酸铁锂仍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元材料将继续作为乘用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选择。 征求意见稿中提及能量密度指标,表明具备能量密度优势的三元正极材料仍然是政策鼓励的发展方向。我们判断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动力电池对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材料的追求不会止步。三元材料在能量密度等方面的优势将使其继续作为乘用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选择。当前制约三元材料发展的成本问题将伴随镍钴资源开发和回收占比提升得到解决。市场对于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路线之争”的判断预计将被纠偏,三元材料的增长前景将得到市场认可。 三元材料行业竞争格局相对较优,2022年企业利润增长确定性高。 2021年以来,受磷酸铁锂装机量反超三元等因素影响,磷酸铁锂行业迎来扩产潮,且有大量企业“跨界”进入该领域。三元材料行业扩展相对克制,2022年新增产能将主要来自行业内公司的扩产,行业的竞争格局在锂电中游各板块中处于较优水平。2022年随着海外车企更多新车型的上市,我们预计三元材料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企业产销量扩大带来的规模效应将继续推动单吨盈利水平抬升,三元正极材料企业量利齐升的景气局面在2022年有望持续。 三元材料行业未来的盈利关键在于产能扩张速度和原材料布局。 2021年三季度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持续高于15%,下游需求量的快速扩大对三元材料企业的产能规模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产能扩张速度将决定未来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此外,在当前上游电池金属价格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原材料保障程度高的企业将具备更确定的扩产能力和成本优势,以应对未来的行业竞争。 风险因素: 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正极材料企业利润增长;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企业盈利增长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出要求,引发市场对于正极材料能量密度指标的讨论。我们判断政策旨在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理性扩产。当前锂电材料各板块配置处于快速轮动阶段,我们预计该政策将引发市场重新关注三元材料的性能优势和更优的竞争格局,对前期三元材料板块受压制的局面形成纠偏,带来三元材料的配置机遇。推荐厦钨新能、当升科技和中伟股份,建议关注容百科技、长远锂科和华友钴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