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证券行情 >>默认分类 >> 潍柴集团着力打造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领域产业链
详细内容

潍柴集团着力打造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领域产业链

 虽处在行业周期底部,但重卡龙头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新品获重大突破引起全球瞩目。

  11月20日,我国内燃机行业的龙头企业潍柴集团发布新品,柴油机与天然气发动机本体热效率实现双突破,均为全球首次超过52%、54%,再次刷新行业纪录。

  11月21日下午,潍柴集团就此次热效率新产品举行资本市场发布会,期间,潍柴动力董事兼执行CEO张泉表示,目前重卡行业处在一个低点,但这些年潍柴集团大规模的持续研发投入,让产品升级换代,使得发动机产品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同时,持续地提升热效率、降低能耗,也是企业及行业对“双碳”战略最直接的支持。

  谈及重卡行业何时可迎来“拐点”,张泉表示,目前行业内人士对明年持比较乐观的预期,“大概会有两位数的增长,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技术与市占率均获突破

  从2020年9月份,潍柴集团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0.23%的柴油机,宣布全球内燃机行业百余年追求的“提高本体热效率”事业正式突破50%的大关,再到今年,潍柴集团接连在1月份和11月份,分别又跨越柴油机本体热效率51%和52%的“巅峰之巅”;同时,潜心攻关5年的天然气发动机实现本体热效率突破54%,后来居上并一鸣惊人。潍柴集团持续引领全球内燃机行业的脚步,并未因行业陷入低谷期而停歇。

  对于市场更为关注的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效果,以及给公司和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张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潍柴高热效率技术已经全面应用到公司所有的高端产品上。”

  张泉说道,尤其是今年8月份发布的配套给陕重汽的WP13H、WP14H等H系列大马力高端发动机,以及配套给中国重汽的WP13T、WP14T等T系列大马力高端发动机,这些产品强势切入了500马力以上的高效干线物流应用场景,迅速成为卡车司机的追捧。

  “潍柴集团多年来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让产品升级换代,使得我们的发动机在多个细分领域,都相较于国际竞品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张泉举例道,如H和T系列发动机,不管在平原高速,还是综合路况、山区路况上,百公里油耗都至少比国际同行低2升;天然气发动机的百公里气耗可以低1.6公斤至1.9公斤,优势非常明显。

  持续提升的产品力让公司对于自身产品在公路运输市场的表现有更足的信心。“2021年潍柴品牌在重卡市场的占有率为31.7%,今年1—10月份,这一数据已经升至32.2%,预计今年全年会有接近33%的市占率表现。”张泉说。展望未来,公司预计明年在重卡市场发动机的市占率或可超35%,并将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将市占率提升到40%。

  新能源化与能源多元化布局

  根据中汽协数据,10月份卡车销售23.8万辆,同比下降17.1%;其中重卡、中卡、轻卡、微卡同比分别下降9.9%、43.3%、15.9%、20.6%。对此多家机构近期均认为,受疫情及宏观经济等影响,卡车销量持续承压,预计后续有望逐步回暖。

  张泉表示,目前行业仍然有比较强的信心,对于2023年有比较乐观的预期。国盛证券近期在分析重卡行业走势时也表示,从2023年7月1日开始,国六b排放标准将全面实施,在新的排放标准实施前,符合原标准的商用车车型库存集中释放,叠加低基数效应,有望助力行业实现较好增长。

  西南证券最新研报也认为,重卡行业最坏时刻已过,销量底部已现,未来有望逐步企稳回升,产业链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恢复。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身处行业周期底部,以潍柴集团为代表的重卡头部企业在持续研发推动自身传统产品升级迭代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重卡行业的“新能源化”,并围绕能源多样化做提前布局。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商用车在一些细分应用领域的新能源化正在形成,尤其在非长途运输领域的矿山码头、煤场电厂等工程机械、专用重卡,在倒短牵引的绿色新能源化,正逐步增加渗透应用。

  “重卡的新能源化是不可逆的趋势。”张泉对记者表示,潍柴集团在新能源方面也做了很多布局,包括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可以说,潍柴集团在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相关方面,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已经为下一步的上量做了充足的准备。”

  此外,张泉认为,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过度过程中,能源多样化将是近十几年要面临的问题,如城市商用车会用纯电动,其他的长途干线,或者特定应用场景,会用柴油发动机、氢燃料内燃机。另外,矿山场景会用甲醇内燃机,船用场景会推广氨内燃机等等。

  为此,潍柴集团不仅在推动氢内燃机的商业化,也在做甲醇内燃机、氨内燃机等产品布局,“相信在能源多样化的过程中,我们多领域提前布局,同时基于我们几十年对市场和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以及渠道的先发优势,一定会取得领先的优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太阳能》 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1-2011 京ICP备10214260号-2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472号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