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期刊信息
更多

《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详细内容

提升期刊出版能力,服务产业发展——“新型储能与氢能新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edb6b59b397caa0e49db5126f08dd763.png

图片


提升期刊出版能力,服务产业发展

——“新型储能与氢能新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近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氢能专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太阳能》杂志社联合承办的“新型储能与氢能新技术交流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旨在围绕“提升期刊出版能力,服务产业发展”,聚焦产业发展问题、难题,通过展示学术界最新科研成果,促进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同时,提升期刊服务产业创新能力和办刊水平,努力营造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会议上来自行业专业人士“相聚”线下和云端,邀请行业权威专、学者及学会领导等就当下有关新型储能与氢能新技术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控制线下参会人数约30,会议同期进行多平台直播,在线参会人数合计达4万余人。

57ad32658bbd009ee6ad7b8c602d5cfa.png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褚景春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褚景春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迫在眉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成为大势所趋。但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储能和氢能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快车道。电化学储能技术成熟,不受地域限制,在电力系统多场景下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主流储能技术之一,但安全性和经济性仍需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氢能具有来源广泛、高效清洁等特点,将成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频繁出台氢能相关扶持政策,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化基础,但仍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技术装备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成本偏高等问题。

  为充分发挥专业期刊联动学术会议对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新型储能与氢能关键技术创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举办“新型储能与氢能新技术交流会”,旨在聚焦产业发展问题、难题,展示学术界最新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储能与氢能新技术支撑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秘书长北方工业大学李建林教授主持了上午的会议


c9584e213747411d3f01ab901a17d5d1.png

清华大学梅生伟教授

清华大学梅生伟教授做了《水下柔性压缩空气储能和大规模太阳能制氢》的报告。2011年,卢强、梅生伟教授提出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原理,研发了多级离心压缩机优化设计及调控技术、低㶲损高效换热技术、空气透平优化设计及调控技术、并网运行控制与电站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和工程示范。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针对钢罐、盐穴等常规定容储气方式存在的滑压运行挑战,提出了水下柔性压缩空气储能新技术,构建了小型演示验证系统,并给出了面向大规模应用的示范工程设想。梅教授还介绍了龙羊峡光伏制氢储能中氢储能的两大关键技术-液态储氢和天然气掺氢,结合工程实际场景分析了光伏制氢储氢以及天然气掺氢输运等技术的经济性。 

3bf94ed9dc38d3eebd67b18caa6041be.png

北方工业大学李建林教授

北方工业大学李建林教授在会议上分享了《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的报告。他从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背景及意义、政策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关键技术等多方面进行阐述,报告涵盖涉及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处理方法、技术管理体系、相关标准,以及电力储能典型应用场景、国内外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示范工程分布、技术应用场景等;重点报告了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关键技术中的系统重组技术、健康状态(SOH)和残值评估、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模块快速分选研发及应用等精彩内容。

 

d1e7c2a9adfaeeb584e9dee9ef6b548d.png

清华大学徐盛明教授

清华大学徐盛明教授分享了《中国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他报告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以及全球锂电池关键元素及材料分布,以及动力电池综合回收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回收工艺、退役动力电池湿法浸出相关技术、回收正极材料相关技术、杂质解决方案、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生态耦合模式研究、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化现状和政策等内容。

6081e6ed009199e3d25d3b086fd02af9.png

浙江大学刘永锋教授

浙江大学刘永锋教授做了《Si基负极材料的氢化反应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调控方面的研究》的报告。报告介绍了硅基负极材料方面的研究背景、氢驱动化学反应制备技术、Li-Si合金负极材料、Mg2Si合金负极材料、Mg2Si合金的容量衰退机制、Li2MgSi三元合金、纳米晶强化的微米Si复合物负极、含B纳米层包覆的微米Si负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59430d46f8c0e0fa1f08a46d7ae00404.png

北京理工大学李丽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李丽教授在交流会上分享了《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回收技术研究》。她着重报告了战略资源及研究背景、锂离子电池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锂离子电池资源循环再利用进展、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以及动力/储能电池可持续发展策略、动力/储能电池闭环再利用的金字塔式发展、失效-提取技术、重塑再生高电压材料电化学稳定性分析、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可持续性、绿色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31faaba747f66bcf2b511afe6bcc3b62.png

国网智能研究院副所长、教高徐桂芝

国网智能研究院副所长、教高徐桂芝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电解制氢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展望》的报告中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对氢能发展的需求、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发展趋势与挑战,以及新型电力系统下氢能发展建议。报告阐述了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氢能发展需求预估、氢能在电网调节中的作用、电解制氢经济性、国家及电力企业在氢能领域的布局、电解制氢技术-类型及原理、技术趋势、PEM技术现状,以及一些国内外典型工程以及电解制氢等技术和国网智能研究院的实践等。

下午的会议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副秘书长李志念研究员主持

6700a96f4fc3ed16b3eaeb64c74422f2.png

北京大学李星国教授

北京大学李星国教授在《氢气的储存与应用》的报告中指出,储氢方式有气态、液态和固态方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选择相应的储氢方式;他就输氢成本与吨位数和输运距离提出了科学性的建议。李星国教授的团队在等离子体方法制备纳米结构镁基储氢合金、金属氢化物水解制氢、N-乙基咔唑(NEC)有机液体储氢方面取得了原创性成果,应用前景可期。

7435da22ea42126e8c94cceb8536fb4e.p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善富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善富教授在《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的报告中指出,燃料电池技术因其清洁、高效、比功率高、启动快速持续供电等优势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性技术之一。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需突破低温PEMFC的“燃料”困境,卢善富教授团队通过3代非PBI基新型膜材料、催化层结构设计、高温膜电极及燃料电池堆等方面研究,实现关键材料的理性设计、批量制备、膜电极构筑、电堆组装等问题提升电池的性能及增加使用寿命。

edf2fc49aec2e8ff4e5ef654f276916a.png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邹亮亮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邹亮亮研究员在《燃料电池纳米结构电催化剂开发及应用》中报告了氢燃料电池转换关键材料电催化剂发展方向及国产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介绍了电催化剂实用化低成本、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需求,针对于此展开的研究工作,包括第一代非金属掺杂的铂碳催化剂Pt/C、铂黑催化剂Pt、水电解阳极氧化铱IrO2等,具有极好的分散性、粒径大小可控可调等特点;第二代催化剂:低铂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及其调控策略 PtCo IMC/C、低铱催化剂等,所述催化剂技术在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2b3c6b6cae328eb69fea51dd7524e9ca.png

中国石油大学潘原副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潘原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燃料电池氧还原单原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结构调控》,他指出相关关键科学问题为“催化剂活性位点的精准调控及其对催化反应过程的强化机制”,技术关键难点在于“合成与制备技术”。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需要两方面思考:第一,发展纳米/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学,将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合成精度推进至原子尺度,实现催化反应活性中心的可控;第二,发展催化剂表界面原子级精准调控方法揭示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瞬时活性位结构与反应过程强的内在规律实现小分子的高效催化转化。他分别介绍了单原子催化剂的绿色可控制备方法、单原子催化剂的结构调控策略及其对氧还原反应过程的强化机制,并结合一系列原位表征技术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催化反应机理。

488d510b0d163d419c0ee695f316193b.png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教高郭秀梅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教高郭秀梅在《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的报告中分享了氢能发展背景、国外氢能发展战略、我国氢能产业政策及未来前景等内容。她重点分析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出台后我国面对国内外氢能产业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提出进一步提升氢能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拓展市场应用新空间,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立足氢能产业战略定位:多能互补、因地制宜,多元化应用、产业转型升级新增长点等,做到有要求、有原则、有目标、有组织地实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的规划。

9cc851d98ef99ad4bfa396d8172558f1.png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周小春高级工程师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周小春高级工程师在《燃料电池有序膜电极的材料、技术和批量化》的报告中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燃料电池有序膜电极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催化层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对燃料电池有序膜电极的材料国产化设定方案目标、制备流程,并在电池性能、电极结构、阵列的特点等方面与国外产品进行对比,提出燃料电池有序膜电极的材料在长度、Pt载量、石墨烯载量、寿命等的优化方法等。

d0bbf4ba3c77c0dcbdc0785aad3acc3d.png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陆之毅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陆之毅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苛刻环境电催化材料与电极设计研究》,他介绍了其课题组针对在苛刻环境下电化学反应易被产物、电解环境及原料腐蚀而失效进行材料和电极的设计研究,比如电化学氧还原合成过氧化氢的产物氧化腐蚀和海水电解产氢过程的阳极氯离子腐蚀,他还介绍了团队通过多个材料以及体系设计的案例,对电催化材料与电极方面的研究工作。

 

4725d2402efc6d31ce4ee7096b9f78a9.png

北京化工大学庄仲滨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庄仲滨教授做了《非铂燃料电池催化剂与膜电极》的报告。他介绍课题组针对碱性膜燃料电池需高载量的铂基催化剂的问题,探索了高性能非铂催化剂的构筑策略,通过对氢吸附能、界面水结构的调控获得高活性镍基、钌基阳极HOR催化剂,并与银基阴极ORR催化剂搭配构筑完成无铂的碱性膜燃料电池,其峰值功率密度达到1.4 W cm2,催化剂成本有望下降70%。

2c71c4e28b83f7536ca19d7022fed088.png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梁媛秘书长

梁媛秘书长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她说,各位专家通过线上或线下莅临会议并做了精彩报告,更多业内人士参加了一天的线上会议,她对大家的热情参会表示感谢。可再生能源专业性科技出版工作是连结可再生能源结产学研的桥梁和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这次“新型储能与氢能新技术交流会”在科技成果展示、交流与合作方面拓展了新思路,有利于提升学术期刊出版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 


50a60bc96c757e1b339135d43d2156a7.png

线下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太阳能》 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1-2011 京ICP备10214260号-2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472号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