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期刊信息
更多

《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详细内容

华为汽车概念股:“星辰罗列”背后的资本局!

作者 / 慧泽李

来源 / 港股解码

华为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灌溉了整车企业,滋养了上游的零部件。

华为虽不上市,股市上却有华为的传说。

华为牵头,优势何在

早在2012年,华为就开始进行汽车相关研究,当时成立车联网实验室,开启了电动汽车的探索之旅。

2018年,华为与全球各路产业组织,如ETSI、IIC、CCSA、ECC、TMF、China Info 100、TOG、5GAA等,共同成立了GIO(Global Industry Organization,全球产业组织)圆桌会议。该组织旨在消除各个国际组织之间的行业门槛和壁垒,形成对数字化转型的共性观点,包括行业转型的节奏、框架等,加快实现产业升级。

其中,通信与汽车的融合(譬如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就是该组织的一项重要议题。

2019年5月27日,任正非签发华为组织变动文件,批准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之下分:智能座舱部门、自动驾驶部门、智能车云服务部门。

2021年4月28日,华为成立了汽车“特别项目组”。

十年光阴似箭,汽车对华为的战略意义正发生着质的变化。

华为吃过被芯片卡脖子的苦头,更从长远的“行业技术标准制定”赛道上发力,争做引领者,不做跟随者。

众所周知,华为已经在5G通信领域有所建树,成为领头羊。紧接着,华为在思考5G该向哪些行业赋能,或者说,哪些行业最需要华为的5G技术?

汽车,再一次步入了华为的视野,为啥选择了汽车呢?

汽车作为使用频次较高的大宗消费品,汽车的后续信息服务会产生较多的利润。正如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所言:“未来智能汽车的价值构成70%不会发生在传统的车身、底盘等部件,而是在自动驾驶软件、以及计算和连接的技术上。”

因此,华为的技术储备用来反哺汽车,势必大有可为。

5G与汽车能碰撞出怎样的花火?2020年5月,华为牵手18家车企联合成立了“5G汽车生态圈”,这是华为第一次妙用5G之手与汽车行业产生交集。

这18家涵盖了国内汽车行业的半壁江山,各方势力云集,既有一汽、东风、长安等央企,又有上汽、广汽、北汽等地方国企,还有吉利、长城、比亚迪、小康等民企。

5G汽车朋友圈的初成,为日后华为与车企的深入合作埋下伏笔。

其实,这些老车企之所以积极响应华为的“号召”,不仅是华为的影响力,更多是迫于内部转型之痛。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是整个车总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这一点与原来的燃油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传统的老车企有点措手不及。

老车企有两大痛点: 一是原来就没在智能软件领域有技术储备,茫茫一片空白;二是智能化需要大量的IT工程师,高昂的研发费用的投入会使其捉襟见肘。

比如,一般的厂商每年花费在自动驾驶费用可能就几个亿,达到十个亿以上研发投入的寥寥无几,相比之下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已经接近百亿级,在全球吸纳、培养的人才也是近万人。

汽车是集成工业的产品,华为单靠一己之力构建的护城河,让大部分的车企厂商和竞争对手都望尘莫及。

科技迭代的速度是很快的,研发需要时间,需要成本,一旦第一时间追赶不上,后面就会落后。

等不起,来不及,没钱做,人才少,于是乎,这些老车企不得不放弃自主研发,选择与华为牵手联姻,冥冥之中,似乎就是时代的安排。

为了让这些老车企能够放下戒备心,华为不止一次的高喊——华为不造车!只为车企赋能!

华为不造车,非不能也,而不为之,瞄准的是整个下游车企的蓝海与更高的“自动驾驶行业标准制定者”的技术高峰。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目前采用四种模式——

第一种合作,纯软件的合作,安装华为HiCar,HMS套件,车载APP等。目前这个模式国内外已有30多家车企已经开展合作,比如奥迪、一汽、广汽、北汽、奇瑞、江淮,合作车型超过120款。

第二种是华为的自动驾驶系统,其中包括部件如雷达,摄像头,AI处理器等。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设计了“Huawei inside”的logo,只有用到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车才能用上华为inside的logo。

比如北汽的阿尔法S可以实现市区1000公司无干预的自动驾驶;广汽与华为计划2024年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

第三种就是车智能动力的合作,如华为三电,快充技术、无线车载模块,车载影音系统,等。新能源汽车的“三电”,包括电驱动、电池、电控。

比如小康股份旗下的赛力斯SF5用到了华为的三电技术,而且还用华为的渠道销售;北汽的ARCFOX系列用到了华为的快充技术,197公里的续航充电只要10分钟。

第四种就是汽车厂除了负责外壳、底盘、轮子和座椅这些主要结构外,其余全部用华为的。

合作方式的灵活性,让转型之际的老车企有足够的选择余地。

慢慢的,“华为效应”逐渐发酵,越来越多的车企与上游的零部件厂商都加入到“华为阵营”之中,在上下游产业链上不断擦出火花。

华为阵营,星辰罗列

伴随着“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的问世,华为汽车关联的个股渐渐浮出水面。

我们来瞅瞅华为阵营有啥独特之处,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整车企业与零部件公司。

先看车企部分 :(如下表所示)

(华为合作伙伴——车企汇总,来源:财华社)
 

目前,在车企队伍中,华为合作最深入的是小康股份,其次是广汽、北汽、长安、东风,最后是福田与上汽。

华为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多大?看看小康股份的销量与四波涨停就明了。

借着上海车展开幕之际,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开售,两天时间订单就突破3000辆,超过了小康股份之前任何一个月的销量。

华为公开曾表示,未来将在品牌背书、渠道优势、用户基础等方面为赛力斯带来流量新突破。随后的5天里,小康股份连续5个交易日大涨,累积上涨近49%,其中4月22日、23日、26日、30日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2020此时,小康股份不过8元/股,4月30日其收盘价已突破48元/股,一年涨幅达到500%。

最近,民间有传言,华为欲收购北汽蓝谷旗下电动车品牌极狐ARCFOX与小康旗下的金康新能源汽车,均被三方一致否定。

华为不会动这个念头,不走闭环造车的路线,前文讲到过,华为的目标是整个下游车企的这一蓝海市场,一是华为积累的自动驾驶技术价值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释放;二是以供应商的身份入局得到的毛利是高于造整车的,这笔账华为算的清楚明白。

再看零部件部分:(如下表所示)

(华为上游供应商汇总,来源:财华社)
 

与华为合作零部件上市公司要远远高于汽车公司的数量,这是由汽车的内部构造决定的。

大部分零部件合作公司都是以上游的身份入局,是华为供应商的角色,合作内容聚焦于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车联网等。

其中,主板1家(中国汽研),创业板有4 家,其余均为中小板,这也说明中国汽车零部件处于群龙无首,散而无主的现状。

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目前只有德赛西威这一家百元股,其余公司的股价主要在10-30元之间徘徊。

由于沾染了华为的概念,近期均出现“翻红”的迹象,这种由华为大巨头引发的利好,能持续多久目前还不好说,毕竟潜藏着一些危机。

细嗅危机,旁敌有碍

华为概念车,会不会大卖?

新能源汽车拼的是综合实力,销量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只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续航能力、补能效率等使用性能,还受汽车品牌、价格等方面的影响。

跟华为合作的大部分车企品牌效应比较弱,在高端品牌的领域没有建树,即使装上华为的硬核技术,能不能打造出“高品牌”的神话,现在还不好说。

在价格上表现得不是很亲民,比如北汽蓝谷与华为合力打造的极狐阿尔法S纯电汽车出手就定了个高端价,25万-42万的价格区间,超过了比亚迪的汉EV,甚至比肩以高端著称的蔚来汽车,能有如此勇气定位,显然是因为华为的背书。

纵然背后有华为技术赋能,但这样的价格北汽蓝谷能否撬开高端市场的门,并建立自己的一席之地,依然是个疑问。

毕竟,没有销量一切都是零。

即使是搭上华为智选的小康股份,赛力斯SF5在上线两天时间订单就突破3000辆。值得注意的是,订单量不等于实际的销量,依然存在交付前消费者取消订单的风险。

订单量只能说赢得了车主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试驾后才是销量一锤定音的最紧要的关头。

销量如果遇阻,产量就会收紧,势必会让华为概念股中的车企与零部件供应商元气大伤。

另外,华为阵营之外的劲敌不容小觑。

造车新势力没有投入华为怀抱,面对华为抛来的橄榄枝,表面寒暄后,还是咬紧牙关,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

蔚来的秦力洪此前就表示:“华为是一家值得大家尊重的公司,未来华为可能是一个新兴的智能化Tier 1供应商,和华为多年来一直都有各个方面的交往,实际和华为非常熟,但是我们的核心技术还是要自研。”

蔚来、理想、小鹏都有一套自己内部的研发队伍,专门来攻破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制高点;威马的自动驾驶“投靠”了百度那边,哪吒汽车与人工智能新锐公司商汤科技牵手攻破智能系统方面的难题。

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敢跟特斯拉叫板,足以说明其还是有几把刷子的;蔚来2021业绩发布会上李斌表示也要加码自动驾驶技术;理想的研发高投入很大一部分用在了自动驾驶方面。

在应用模式与商业模式上,造车新势力船小好调头,如鱼得水般灵活。

比如理想汽车CEO李想近期表示,理想汽车的所有车型的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都是完全标配的,既不收软件激活的费用,也不收订阅的费用,无论什么价位的车都一样标配。

蔚来汽车的与中石化牵手,将车电分离模式推向了高潮。

显而易见的是,造车新势力面对华为的敞开怀抱,并没有投怀送抱,而是咬紧牙关,选择自力更生。

造车新势力与华为的概念车未来是必有一战,这是无法避免的了。

上汽选择了与阿里打造智己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选择与大疆联合造车,上汽的“心猿意马”也说明了传统车企选择战略合作伙伴纯属一种市场行为,理性使然,不会只把鸡蛋投到华为这一家篮子里,风险太大。

无独有偶,长城汽车、比亚迪也是先后与百度、华为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没有对华为很依赖。

吉利、奇瑞、威马都选择与百度联合造车,也足够说明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最后就是特斯拉,虽然近期特斯拉在中国出现负面的舆论,遭遇事故、维权等各种幺蛾子,但是人家的销量在那明摆着呢,傲娇的背后藏着实力。华为概念车迟早会与特斯拉“狭路相逢勇者胜”。

结语

是春光易逝,还是青山不改,华为汽车概念股的未来何续何存,拭目以待。



《太阳能》 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1-2011 京ICP备10214260号-2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472号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