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期刊信息
更多

《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详细内容

新能源固然重要 坚强智能的电力系统更重要

        来源:电网头条

        

        根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因受到冬季风暴的严重影响,近几天,美国得克萨斯州有超过250万人失去了电力供应。达拉斯、休斯顿等城市大面积轮流停电,每次一小时,部分情况下停电时间更长。当地时间2月15日,得州电网的批发电价更是飙升了逾10000%。

        

        得克萨斯州是美国著名的风电州。在过去十几年中,当地一直积极发展其风力发电,并吸引了上百亿美元的投资。

        

        2020年,风能在该州的整体能源结构中首次超过煤炭。根据德州电力可靠度委员会数据,风力发电是当地的第二大电力来源,占全州供电量23%,仅次于天然气的45%。

        

        然而当下,由于极寒天气,得州多个风力涡轮机已经停止运转,这也是造成当地电力供应不足的原因之一。

        

        大量风电的建设,无疑让得克萨斯州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典范。但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落了地,却落得并不扎实。因为一直以来,得州似乎没有对电力系统进行足够大的改造和升级。于是,电力系统的运行表面绿意满满、实则隐患重重。

        

        “绿电不断落地、系统仍然落后”的状态,应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特别是当前,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多国共识,各国都在寻求通过发展绿色能源的方式,以减少碳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就被认为是减排碳排放的主要方式之一。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内部下发《关于征求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2022-2030年预期目标建议的函》。在这份建议函中,国家能源局提出了未来十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和机制。

        

        目标方面,到2030年,全国统一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为40%,其中,非水电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为25.9%。业内机构按此推算,到2030年,我国风电和光伏装机将超过16亿千瓦。

        

        机制方面,将实行双消纳双考核,对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设置总量和非水电两类消纳责任权重,且两类权重均应逐年提高,以压实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责任。

        

        此前,有业内人士对《能源评论》表示,无论是技术产业基础、资源和市场空间,还是成本竞争力,我国风光规模大幅度增长均具备条件。

        

        同时她指出,如果不对现有电力系统及其运行方式早做安排,尽早对以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融入为目标的电力系统进行根本性调整和转型,接网消纳能力将成为风光发展的瓶颈。

        

        2月5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2020年四季度全国新能源电力消纳评估分析》。《分析》指出,2020年四季度,部分地区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较大,考虑到春节等节假日用电低谷原本就是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期,加之供暖季系统调峰能力受限,2021年一季度新能源消纳面临较大压力,弃风弃光率预计短期有一定上升。

        

        但除了短期预测,新能源发展还需要建立滚动测算论证并公布未来3~5年消纳能力的长效机制。如果某个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或能力不足,就需要提前布局,采取如火电灵活性改造、煤电运行方式调整、布局跨省跨区输电线路规划建设、完善电力市场化运行机制,在系统配置储能、增强需求侧响应等各项措施,有效增加消纳空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时璟丽就此建议,为适应可再生能源集中式与分布式协调发展的格局,需持续开展智能化电网建设。加快网源规划制定和协调,加强网架建设,推广柔性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电量省间和跨区输送消纳提供基础设施条件。重视智能配电网建设,发展交直流配电网技术,构建交直流混合的配电网络,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就地消纳。

        

        她同时建议,需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建立全景监测、全息感知的数字电网,通过源网荷储的动态匹配、系统性协调和优化,发挥智能互联电网对风光出力的尺度平滑作用,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中心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太阳能》 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1-2011 京ICP备10214260号-2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472号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