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期刊信息
更多

《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详细内容

埃及可再生能源发展步伐加快

截至目前,埃及已签署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量已超过1200万千瓦,未来,埃及将依托高日照率和高风速的资源优势,大规模落地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埃及将努力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中心。”日前,埃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管理局主席马哈茂迪·哈亚特表示,截至目前,埃及已签署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量已超过1200万千瓦,未来,埃及将依托高日照率和高风速的资源优势,大规模落地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事实上,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后,埃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不仅签署了总投资金额超过800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合作协议、举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招投标,还将目光瞄向了绿氢市场,提出到2040年埃及绿氢供应量占全球5%的目标。

转型目标逐渐明确

行业数据分析和咨询公司GlobalData的电力行业分析师瑟班赛指出,埃及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苏伊士地区太阳辐射水平高,风速高达9米/秒至10米/秒,是发展风光发电项目的优势地区。同时,尼罗河东岸和西岸也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风力发电资源。这为埃及能源转型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埃及政府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新目标,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2020年初,埃及在2035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中提出,到2035年,埃及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6100万千瓦,其中太阳能装机规模4300万千瓦、风能1800万千瓦;到2035年,42%以上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2022年底COP27期间,埃及又发布了低碳氢战略纲要,力图大力发展绿氢产业。

埃及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部长沙克尔表示,希望埃及成为非洲大陆清洁能源运输走廊。实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本地化。预计未来10年内,埃及将有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用于生产绿氢,并成为一项可观的收入来源,这还将助力埃及每年减少3700万吨碳排放。

政策支持吸引投资

为了促进发展规划的实施,埃及政府开放了国有土地,并划拨了一部分专门用于可再生能源和绿氢项目的建设,以保障埃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管理局在举办项目招标时可以和潜在投资者进行交涉。

同时,为了给能源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埃及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首先,埃及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电价,并允许可再生能源电力按照定价获取卖电收入。其次,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可享受减税政策。埃及政府还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后者将在埃及投资建设大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上述政策的实施促使埃及可再生能源产业迸发了新活力。据《埃及今日报》网站报道,2022年,埃及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增长迅速,外国直接投资近35亿美元,在建项目产能显著增长,达到357万千瓦,是2020年的两倍。

可再生能源项目合同也纷纷落地。近期,埃及政府先是和AMEA Power能源公司达成协议,后者将在埃及投资11亿美元建造两座规模100万千瓦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随后埃及主权基金(TSFE)又与9个投资方签署了多个可再生能源合作协议,总投资额达到830亿美元。

开放市场呼声高涨

不过,截至目前,埃及能源转型进度仍慢于预期。GlobalData指出,2022年,埃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设定目标值低7.2%。据最新推算,埃及或将无法完成2035年目标,预计到2035年埃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比设定目标值低15%。

《阿拉伯新闻报》撰文称,虽然在新目标、新政策的促进下,埃及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迎来小高峰,但埃及仍处于电力系统安全性不高、民众电力普及度较低的困境中,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就要调整传统的、垂直的模式,形成更为开放的市场,实现电力市场自由化,促进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自发投资、广泛参与。

智库机构经济学人组织指出,埃及政府对能源项目的控制度较高,加上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国外和私营投资者可能对埃及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持谨慎态度。

瑟班赛则指出,埃及电力行业垄断严重,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埃及将无法吸引私人投资,并利用私营企业投资解决电力基础设施较差、清洁能源生产基础设施差的问题。

瑟班赛认为,埃及要达成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除了要创造开放市场、鼓励私人投资外,还要增强输配电基础设施建设,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并网接入提供基础保障。

 作者:董梓童

来源:中国能源报


《太阳能》 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1-2011 京ICP备10214260号-2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472号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