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期刊信息
更多

《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太阳能》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详细内容

建言“十四五”:开发以多能互补压缩 空气储能海上电站为基础的清洁供能模式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作者:邢志光

        

        海浪能、风能、太阳能多能互补压缩空气储能海上电站,是利用海浪的上下起伏及海水浮力,采用浮筒-气缸结构压缩空气;利用自然风力带动垂直轴风力机-空压机结构压缩空气;利用太阳能集热管系统将太阳能热量收集并通过换热器将海浪能、风能压缩空气加热喷入透平带动发电机发出电力(类似于钢铁企业TRT余压尾气发电);同时在海浪能平台、风力机平台分别设置集气管,由于集气管道较长、直径较大,集气管兼具压缩空气输送、储能的作用;由于进入透平的压缩空气温度较高,透平尾气仍具有一定温度(预计在80-150℃),通过透平尾气与海水换热,蒸馏海水,海上电站多能平台产品包括清洁电力、制冷、制热、海水淡化、制取海盐,在电站加装电解水装置,利用海上自身电力电解自身淡水,海上电站还可制氢、制氧。

        

        我国从浙江到广东岸线近海及其岛屿是海浪能、风能最为集中的区域,具有海上电站建设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上述区域沿海海岛众多,超过4000座,且距离大陆约30km,海上电站的开发可以带动我国海岛资源的利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海上电站与海上风电比较,具有输出电力稳定、设计寿命长、后期维护便利、浅海建设成本低、产品种类多、经济效益好、抗恶劣海况能力强等众多优势。海上电站已获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海浪能、风能、太阳能联合利用发电站,专利号201610951994.4,一种覆盖潮差全程利用海浪能压缩空气的浮筒气缸组合结构,专利号202020209769.5)。

        

        希望“海上电站”项目能引起行业关注。在“十四五”中考虑规划,以浙江丰富的海上资源为基础建设海上电站,向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及中间的沿海城市大规模供应清洁电力及绿色氢能。这些电站的建设有利于我国摆脱向外国大量购买石油、天然气,从而使国家的能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同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煤电、天然气发电量,对于大气的清洁环保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邢志光

        

        2020年11月19日

        

        作者简介:邢志光(1967-男),大专学历,工作单位: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为一种海浪能、风能、太阳能多能互补压缩空气储能海上电站。

        


《太阳能》 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1-2011 京ICP备10214260号-2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472号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